HJ 623~628—2011 《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》等六项标准(环境保护)
ID: |
0F672127B7C94633804E89F6D0C97F11 |
文件大小(MB): |
0.72 |
页数: |
63 |
文件格式: |
|
日期: |
2021-12-23 |
购买: |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HJ 623—2011,1,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,HJ 623—2011,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,—Standard for the assessment of regional biodiversity,2011-09-09 发布 2012-01-01 实施,环 境 保 护 部 发 布,HJ 623—2011,2,HJ 623—2011,3,前 言,为贯彻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》,规范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和方法,掌握并了解全国和各地,生物多样性的现状、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,明确全国和各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,整体上提高我国生物,多样性保护的管理能力,制定本标准,本标准规定了生物多样性评价的指标及其权重、数据采集和处理、计算方法、等级划分等内容,本标准附录A、B、C、D 为资料性附录,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,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: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,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1 年9 月9 日批准,本标准自2012 年1 月1 日起实施,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,HJ 623—2011,4,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,1 适用范围,本标准规定了生物多样性评价的指标及其权重、数据采集和处理、计算方法、等级划分等内容,本标准适用于以县级行政区域作为基本单元的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,2 规范性引用文件,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,GB/T 7714—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,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》 (国函[1988]144 号),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(第一批)》 (国函[1999]92 号),关于发布全国生物物种资源调查相关技术规定(试行)的公告 环境保护部公告 2010 年第,27 号,3 术语和定义,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,3.1,生物多样性 biodiversity,指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,这些来源包括陆地、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,生态综合体等,这包含物种内部、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,3.2,野生动物丰富度 richness of wild animal species,指被评价区域内已记录的野生哺乳类、鸟类、爬行类、两栖类、淡水鱼类、蝶类的种数(含亚种),用于表征野生动物的多样性。在江(河)、海之间洄游的鱼类、生活在咸淡水交汇处的河口性鱼类可视,为淡水鱼类,3.3,野生维管束植物丰富度 richness of wild vascular plant species,指被评价区域内已记录的野生维管束植物的种数(含亚种、变种或变型),用于表征野生植物的多,样性,3.4,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 diversity of ecosystem types,指被评价区域内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的类型数,用于表征生态系统的类型多样性。以群系为生态,系统的类型划分单位,3.5,物种特有性 species endemism,指被评价区域内中国特有的野生哺乳类、鸟类、爬行类、两栖类、淡水鱼类、蝶类和维管束植物的,HJ 623—2011,5,种数的相对数量,用于表征物种的特殊价值,3.6,外来物种 alien species,指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潜在扩散范围以外的种、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,包括该,物种所有可能存活繁殖的部分、配子或繁殖体,3.7,外来入侵物种 invasive alien species,指在当地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,可能或已经对生态环境、生产或生活造,成明显损害或不利影响的外来物种,3.8,外来物种入侵度 degree of invasion of invasive alien species,指被评价区域内外来入侵物种数与本地野生哺乳类、鸟类、爬行类、两栖类、淡水鱼类、蝶类和维,管束植物的种数的和之比,用于表征生态系统受到外来入侵物种干扰的程度,3.9,受威胁物种 threatened species,指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》(3.1 版)中属于极危、濒危、易危的物种,4 评价范围和对象,4.1 评价范围,评价范围为全国、省级行政区域、市级行政区域或县级行政区域,以县级行政区域作为评价单元,4.2 评价对象,4.2.1 生态系统,自然或半自然的陆地生态系统和内陆水域生态系统,不包括海洋生态系统和植物园、树木园、动物,园、养殖场,4.2.2 野生动物,野生哺乳类、鸟类、爬行类、两栖类、淡水鱼类、蝶类等,不包括人工饲养或圈养的动物,4.2.3 野生植物,野生维管束植物,包括野生蕨类植物、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,5 数据采集和处理,5.1 资料来源,各评价指标的数据主要来自现有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。文献资料应以近5 年或10 年的文献为主,数据由具有一定资质的从事生物多样性调查的专业人员采集,并由相关专家审定,5.2 实地调查,按照《关于发布全国生物物种资源调查相关技术规定(试行)的公告》(环境保护部公告 2010 年,第27 号)执行。实地调查数据要结合历年调查数据综合分析,HJ 623—2011,6,5.3 野生动物和维管束植物,野生动物和维管束植物的数据按附录A 的格式采集。外来入侵物种不在附录A 的统计范围内,但,外来物种中的非外来入侵物种应纳入附录A 的统计范围。城市建成区中的外来植物,如果在建成区外,有野生分布,则纳入统计范围;如果在建成区外没有野生分布,则不纳入统计范围,5.4 外来入侵物种,外来入侵物种的数据按附录B 的格式采集。外来入侵物种包括外来入侵动物和外来入侵植物。外,来物种入侵度按式(1)计算,Ei 儹 Ni /(Nv 儁 Np ) (1)……
……